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269章窮則思變

關燈
第269章 窮則思變

北海郡千萬畝良田受堿式碳酸銅毒害,全部絕產,三月過去已經出現饑荒征兆。

北海郡是鹹國較為富裕的郡縣,老百姓自留糧從秋糧收上來,可維持到來年秋,省著吃可以吃一年三個四個月,但也不是所有人家都有充足口糧。

尤其是年縫戰爭,物價飛漲,基本的民生物資都在漲,錢幣貶值速度超過糧價,老百姓手裏的餘糧隨之貶值,無法換取更多的物資,卻要付出更多的糧食,手頭的糧食自然會不夠吃,時下又逢全郡絕產顆粒無收,老百姓活不過明年春耕就得造反。

官府官倉糧草有限,多半還都是軍糧,同時當下商品經濟和經融經濟不發達,糧食還承擔更多的經融職能和其他社會功能,因此糧食入庫後,不僅僅用於養兵、養民夫、養官吏權貴、養工匠、女工、養牲口,甚至養閑人,也用於日常的對外支出,用於彌補財政貨幣的不足。

加上民間用於飼料、釀酒還有倉儲損耗,稅賦征收的糧食在戰時很難有盈餘。

僅以眼下北海郡每日賑災所需耗費糧草,最多支撐到到冬天,官倉就該告罄,而後得從其他郡縣調撥壓倉的軍糧。

老百姓把軍糧吃掉,軍隊就得斷頓,明年夏收之前的六七個月,北海郡一百多萬人口將食不果腹,鹹軍戰力至少減半,一兩百萬石糧草的缺口還只是保守估計。

由於北海全郡絕產,但凡以糧食為核心的經濟運轉都會陷入停擺,由此間接需要的糧食會很多。

這還僅僅只是賑災所需糧草,不算已經停發的各級文職官員、權貴的薪俸,餵養馬匹的糧食草料,數以萬計的工匠,以及幾十萬運輸輜重脫離生產民夫口糧和薪俸,這些要是都算上,間接還需要至少兩百萬石以上的糧草。

這也就不難理解趙遜打算出兵決戰,他是看上了被黑巾軍占著的都郡西郡近幾百萬畝的夏糧、秋糧。

黑巾軍內部的不和,以及這次邵平一戰繳獲的大量馬匹,鹹軍短期內強行武裝十三四萬會騎馬的步兵沒有任何問題,傾全力一戰,至少賬面上的勝算極大。現在葉信、百裏燕都反對,趙遜不得不重新審視決戰的時機。

其實葉信不主張決戰,多半是被神通天王給弄怕了,邵平一戰自始自終都不是鹹軍掌握節奏,能夠取勝多半是僥幸中的僥幸,短期內再打,定然被神通天王摸到罩門。

百裏燕(既魏賢)不主張打,一是不知黑巾軍戰備情況深淺,即便鹹軍打贏了,黑巾軍在鹹國畢竟部署了五十多萬人,梁軍、晉軍斷然不會替鹹軍出陣。

縱然鹹軍打贏了會戰,殺他十萬八萬,黑巾軍總數仍舊比鹹軍多得多,不一定就能一鼓作氣拿下都郡西郡。

其二,此番雷城晉軍大放水,趙遜竟然絲毫沒有察覺,以至於黑巾軍得以從谷柏、池田一線抽調五萬人南下,否則從永興河正面抽調十一萬人,趙遜不可能察覺不到。

晉軍關鍵時刻放水,萬一鹹軍渡河決戰,晉軍再從背後捅一刀,豈不自掘墳墓。

“趙帥,雷城晉軍之事有必要徹查清楚,否則我軍貿然決戰,身後將無任何保障可言,還請趙帥三思。”百裏燕道。

“此事大王已密函告知本帥,老先生那裏也未曾提前料到此事,你近日擇空去趟陔陵調查此事,本帥令葉大都督前去晉軍大營與魏涵交涉,定要他們給個說法!”

“末將遵命!”

魏涵職銜要比趙遜低兩個階位,趙遜前番去找魏涵,是為晉軍能出兵移防永興河,分擔鹹軍壓力,結果被魏涵所拒絕,反而還跌了趙遜的身份。

此番葉信是挾大勝之餘威去見魏涵,縱然比魏涵低了兩個職階,但腰桿比魏涵硬氣。

軍中職位高低固然重要,軍功多少才是服眾的本錢,有種的你魏涵也率三萬人過河,去殺叛賊兩三萬人,帶回六七萬匹驢馬,擄回八九萬人口。

此番晉軍在雷城無所作為,公然出賣友軍,鹹軍是理直氣壯,晉軍要是不給個說法,此等醜聞一旦傳出,晉軍將顏面掃地,甚至威信淪喪。

離開趙遜營帳已是後半夜,葉信跟在一旁問道:

“魏將軍,方才趙帥所提老先生可知是何人?”

“哦,事關機密,大王下了禁口令,不得外傳,故而末將也不能說。”

“原來如此,那本都督告辭了,魏將軍也早些歇息。”

“嗯,大都督慢走。”

百裏燕行了一禮,看著葉信背影消失在夜色中。

當晚在營中休息一夜,第二日一早便是先去了城西工坊,視察這兩個月的進展。

砡工派的效率在當下而言還是極高的,兩月之內調集了鹹國能工巧匠兩萬餘人建冶金、鍛造、模具、紡織等工坊上百座,在永興城外冠湯渠兩岸拔地而起水車工坊二十多座,風車工坊近四十座。

當然,能工巧匠的質量就不敢恭維了,這是個廣義概念。如泥瓦匠叫工匠,編草鞋的也是,學徒學工也是,女工織機也是工匠,但凡是在當下生產環節從事非農業生產產品的行業個人,都是工匠一類。

城內陸續也造了七座水車工坊,專門用於鍛打鋼鐵,若非鹹國煤炭不足,運輸極為不便,鐵水冶煉跟不上,也不會兩個月僅生產了三兩千柄鋼制兵器,至少翻五倍都沒問題。

百裏燕拿著手弩,還有一張兩日前手繪的草圖找到大師呂郜,與他交涉改進手弩的方案。

盧臯的龍武營四月走時裝備了五百支手弩,騎兵用了正合適,技術要求比弓騎兵低得多,方便容操作,最大的弊病是裝填非常麻煩。

弩箭的裝填都需要將箭支卡入軌槽中,如此方便步兵運動掛擊待擊時,不至於弩箭掉出。

騎兵使用的手弩在裝填弩箭過程極為顛簸,上弦之後,往往不容易將弩箭一次裝填到位,因此發射效率不高,尤其是中距離追殺,一邊騎馬,一邊裝填弩箭極不方便。

百裏燕想著制造一種具有現代彈匣結構,而後只需每次上弦就能自動供彈的新型手弩。

呂郜、劉鄲都是砡工派機關、機括大師,精通時下所有主流機械結構,百裏燕提供的彈匣結構頗為新穎,跟砡工派百年前設想研發的一種連弩不謀而合。

“二位大師,魏某所提這種只需通過上弦,就能從下方自行裝填弩箭的手弩,眼下可否打造?”

“嗯,此圖甚為精妙啊,不瞞魏將軍,早年我派也曾想過打造可以自行上箭的連弩,幾經努力終究也只造出了十連弩,而將軍的箭匣構造頗為神妙,僅靠簧片便能自行從下供箭,而後摁下卡榫便自動脫落,可反覆裝入箭匣,的確方便無比。

只是這上弦而後,將弩箭裝入弩槽之中的機括,還需在下與劉師弟鉆研,恐怕非一日兩日之功,也不知將軍何時需要此弩?”呂郜問道。

“自然是越快越好,不過眼下還不急,待整飭了兵馬,魏某親自與諸位鉆研此弩,以便盡快造出,裝備我軍。”

百裏燕僅提供了供彈具圖紙,通過上弦供彈的結構過於覆雜,他束手無策,現代槍支供彈要麽采取手拉栓動結構,拉一次打一槍。亦或是取半自動、全自動,依靠導氣閉鎖覆進簧結構自動供彈。

手弩顯然不可能使用導氣閉鎖覆進簧自動供彈結構,只能采用手拉上弦,帶動弩機結構的措施,模仿手拉栓動供彈方式,讓箭匣供彈。如此也比上一次弦,裝填一次快捷的多,對於騎戰而言,一箭射不中,十箭還射不死你。

砡工派當年研制的十連弩,其實是一種有十根弦,每根弦可以掛十根弩箭的蜂窩發射器,一次可同時發射一百支弩箭,或是連續發射十次弩箭,此種也算得上是連弩。

由於技術覆雜,裝填緩慢,制造昂貴,材料易疲勞導致損壞,更為致命的是此種蜂窩弩射程越遠,體積越大,需要預先裝填。

能夠靠一匹馬拉動的蜂窩弩,射程僅有一百二三十步,射程二百五十步以上蜂窩弩,必須拆解後用兩輛馬車運輸,自一百多年前出現,投入戰場不過十五年,之後就因各種問題陸續退出了軍隊。

百裏燕依靠金屬簧片供彈的原理,極大的拓展了呂郜、劉鄲等砡工派大師子弟的視野,倘若能造出供彈結構,不亞於新的技術革命。

小心收起圖紙,呂郜說道:

“魏將軍,呂某有一事相請,不知魏將軍能否通融一二?”

“呂大師但說無妨。”

“我與諸位同門師兄弟一致認為,魏將軍所創新式制圖法開古今之先河,集歷代之大成,堪稱經典,應流傳於世傳與後人,倘若就此失傳,未免太過可惜。”

“哦,原來是為此事,此事魏某倒也可以考慮,但眼下諸事繁雜,不知能否耽擱些時日再做計議,魏某有意在永興城開辦塾堂,傳授醫術、百工匠術、武道、兵法,乃至天文地理等格物百學,若是砡工派諸位大師不吝賜教,魏某感激不盡。”

利益都是需要交換的,砡工派拿到了包括煉焦、煉鋼、高溫爐、保溫爐、冷鍛、包鋼、高低溫淬火、多種介質淬火、滲碳等至少十幾樣開歷史先河的技術,想輕易再拿走其他技術,哪裏那麽容易。

常言道窮則思變,鹹國國力羸弱,若不能利用砡工派提高工學技術,增強國防和生產力,那可就虧大發了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